臺籍情報員林頂立 國府潛伏日本特高課最高層級雙面間諜
林頂立(1908~1980)又名林一平、林介之助、「十一龍頭」,「金門半山」等。祖籍爲臺灣雲林縣莿桐,少年時期就被日本極右派的軍國主義組織黑龍會(こくりゅうかい,1901年成立,1945年解散,注1)在臺灣的分支機構吸收參與情報工作,負責蒐集臺灣社會情資,因爲表現出色,不久就轉入日本警視廳服務。其間曾赴日本陸軍經理學校以及私立明治大學(Meiji University,創立於1881年1月17日, 1920年正式升格爲大學)經濟系讀書。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不久即輟學回臺,正式成爲日本特高課的高級特務,最初是在安南(越南)的西貢一帶從事諜報工作,後轉至中國汕頭、廈門從事地下情報工作。但骨子裡的中國意識,讓林頂立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個漢奸,因此早在1930年前,林頂立還曾經偷渡大陸報考過黃埔軍校,只可惜並未錄取。1933年林又再度利用機會到福建投奔國府,但當時軍統尚未成立,不久又遇到第19路軍所發動的「福建事件」,因此林頂立不得不返回臺灣。之後就暫時專心在日軍特務機關特高課內工作。短短几年,林頂立憑藉天生的機智和幹練,逐步成爲福建廈門日軍特高課的重要幹部。但他仍舊不斷的找機會要加入國軍抗日的行列當中。
民國28年,陳策將軍因腳疾不得不辭去虎門要塞司令一職轉赴香港就醫,但因左腳病情惡化,只得截肢,後就暫留香港療養,因此有「獨腳將軍」之稱號(注2)。在港休養期間,奉蔣中正命令接替吳鐵城(1888~1953)成爲國民政府駐港全權聯絡代表兼中國國民黨港澳總支部總書記,主要統領國民黨駐港總支部、青年團、振濟委員會…等機構,除了保持國府與英國的官方聯繫管道之暢通外,陳策將軍還奉命在香港統籌進行抗日工作,包括建立地下抗日力量,並想辦法將各種物資運送到中國後方…等。另外英國政府也曾與陳策討論若以後日軍進攻香港,中國軍隊是否可以支援的問題。此時林頂立在混跡廈門的日籍臺灣黑道大哥林仔滾(林滾,注3)的介紹下,正式在香港拜見了陳策將軍,之後再經由陳策轉介給軍統香港站站長王新衡(1908~1987,時任軍統香港特別區少將區長),經王新衡的甄別而正式加入了軍統,成爲國府潛伏在日本特高課內層級最高的雙面間諜。
民國28年秋加入軍統之後,戴笠任命林頂立爲軍統閩南站臺灣挺進組組長,並打入日本侵華機構興亞院,在汕頭、廈門一帶從事反間諜工作並發展情報組織。從此,許多有價值的日軍情報就源源不斷從林頂立傳給國府。其中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協助國府對日展開經濟作戰,即仿製日軍在中國發行的鈔票,然後國府再利用這些僞鈔購買大量的物資到大後方。另外林頂立所領導的情報小組也成功的將日本海陸軍在中國東南沿海佈防的情報準確傳給國府,因此二次大戰後期,盟軍於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南海一帶作戰計劃的制訂,大多以林頂立所領導的情報小組所提供的情報來擬定。
中信金控前进台大校园招募 泰国、印尼国籍学子咨询踊跃
日本投降後,林頂立奉派回臺擔任由軍統局於民國35年改制而成的國防部保密局臺灣站站長,兼任臺灣省警備司令部別動隊司令、研究室主任…等職。據研究在二二八事件時,林頂立曾結合臺灣各地黑道角頭成立了「特別行動隊(別動隊)」直接參與鎮壓行動,因此在日後許多的調查文獻中,甚至直指林頂立爲殺害臺灣同胞的劊子手。或許因爲如此,在二二八事件結束後,林頂立就在後來擔任臺灣省煤礦公會理事長及石炭調節委員會主委劉明(1901~1993)的幫助下,正式從國防部保密局辦理退職,並創辦《全民日報》,轉型爲媒體人。
劉明本名劉傳明,嘉義縣人,在日據時期曾赴日就讀東京高等工業學校(今國立「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前身)應用化學科,學成返臺後,透過兄長的協助,向基隆顏家承租臺陽礦區,以他的化工專業背景,先在九份的大粗坑經營金礦開採,賺錢之後又轉向新店、暖暖、三貂嶺等地經營煤礦事業,因此成爲臺灣省煤礦公會理事長及石炭調節委員會主委。而由劉明開設的振山實業公司是日據時期、少數由臺灣人成功經營的中型企業。臺灣光復之後,他與三民主義青年團的關係相當密切,不但曾擔任二二八事件後所成立的臺灣省青年自治同盟財務顧問,同時也是警備總部「別動隊」的副隊長。但後來卻因爲出資幫助中共的外圍組織「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臺盟」,前身即謝雪紅所領導的臺灣共產黨)」的吳坤煌、顏錦華、蕭坤裕等人開印刷廠、辦雜誌,而被國防部保密局於民國39年4月3日以匪諜罪名逮捕,不但慘遭刑求折磨,之後還被判處死刑,經過劉家人到處奔波與疏通,才改判爲10年有期徒刑。
不過他在臺北市仁愛路至少1,500坪的房屋和土地,以及位於開封街的三棟三層樓的洋房等房地產,都分別遭到國防部保密局(民國44年改組爲國防部情報局)沒收,後來幾經產權的移轉,目前部分房舍仍舊爲國防部與婦聯會等單位及少數私人所佔用。唯一取回的是位於陽明山的白雲山莊,但卻讓他冤枉花了數百萬元,才從軍方佔用人員手中贖回。劉明在服刑8年3個月後於民國47年7月15日被釋放,但健康已經大不如前。經過這些波折,原本被視爲統派的劉明,也慢慢轉變了政治立場─即由「統」轉「獨」,爲此他在民國78年(88歲),第一次走上街頭,只爲聲援蔡有全、許曹德的臺獨案,劉明在民國82年9月2日病逝,享年92歲(1902~1993)。
民國40年11月,臺灣臨時省議會舉行第一屆議員選舉,林頂立透過《全民日報》的媒體資源,幫助他自己與他所支持的總共12位地方政治人物以高票當選省議員。12月11日,臺灣第一屆臨時省議會成立,林頂立在爭奪議長寶座時,不敵臺南出身的黃朝琴(1897~1972),但隨後就以壓倒性票數打敗劉啓光(1905~1968)與李萬居(1901~1966,爲中國青年黨資深黨員)當選省議會副議長。
不久林頂立出任《全民日報》、《民族報》、《經濟時報》聯合版管理處主任委員。民國42年9月16日,這三報合組爲《全民日報、民族報、經濟時報聯合報》,由《民族報》的王惕吾擔任董事,《經濟時報》範鶴言擔任社長,林頂立升任發行人。由於林頂立的情報淵源,所以有人說他當時仍舊身負《全民日報、民族報、經濟時報聯合報》的新聞監管任務。一直到民國46年6月20日,《全民日報、民族報、經濟時報聯合報》才正式合併爲《聯合報》,當時已轉任農林公司董事長的林頂立仍舊擔任《聯合報》監察人一職,王惕吾之後將原有的《全民日報》、《民族報》、《經濟時報》三報登記證繳還給內政部。
LV Papillon BB 老花包值得入手,2023软奶油色名牌包包推荐6款
民國43年,林頂立辭去《聯合報》所兼職務,經國民黨提名在家鄉雲林仍舊高票當選省議員,之後繼續擔任臺灣省第二屆臨時省議會副議長。民國44年出任開放民營後的農林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臺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主要爲創立於1899年的「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最初以製茶爲主業。民國36年臺灣光復後,國民政府接收並改名爲「臺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民國44年11月,剛以奉迎玄奘法師(注4)靈骨名義由日本返臺的林頂立,突然以連續幫助非糧食業者購糧圖利、違反糧食管理治罪條例被逮捕,於隔年5月遭判有期徒期8年6個月,遞奪公權3年。
然熟知內情、曾擔任調查局第一處副處長的李世傑(後在民國55年被依匪諜罪逮捕)就指出:林頂立被判刑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因爲他在日本與同爲雲林同鄉、當時自任「臺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的廖文毅(1910~1986)密會所致。但林頂立接受偵訊時向當時的情報局長毛人鳳喊冤說:他只是策反廖文毅不成,所以未向上級報告。但毛人鳳並不採信,因此認定林頂立顯然是想勾結廖文毅做「臺灣民主獨立黨」的內應,後毛將全案呈報給蔣介石定奪。由於林爲國府高級情治官員,後爲避免外界對於林案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最後決定「找個經濟犯罪的理由,重重的將其徹底打垮」。
影/韓家軍夢幻組合將再現 韓國瑜5日到南投力挺這4人
民國48年,林頂立因病保釋出獄,本想重回政壇,但始終不得其門而入。民國49年,政府研議開放民間保險公司的設立,據說嚴家淦先生在福建擔任建設廳長時(民27),林頂立有過保護嚴家淦生命安全的恩情,因而嚴家淦在臺灣第二度擔任財政部長任內(47.7~52.12)決定開放民營保險業時,特別關照了林頂立,讓他能順利拿到保險執照。但籌不出3,000萬臺幣資本的林頂立,因此透過當時擔任臺北市議會議長(44.1.16~58.12.25時擔任議長)張祥傳(1903~1985)的介紹找上當時擔任第一屆臺北市議員蔡萬春,於民國50年4月合作開創「國泰產物保險公司(Cathay Insurance company LTD.)」,由林頂立擔任董事長、蔡萬春則擔任副董事長與總經理,隔年政府第一次開放民間經營人身保險業(壽險)時,國泰又順利取得人壽保險的營運執照而成立了「國泰人壽(Cathay life Insurance)」(政府第二次開放人身保險民營爲民國81年)。
當時「國泰」這個名字就是由林頂立所取,意爲「國泰民安」。而嚴家淦除了幫助林頂立創辦保險公司,自己也掏錢買了「國泰人壽」發行的第一張10年期養老保險。民國61年9月,由國泰還特別派出專員將滿期金呈給當時已升任副總統的嚴家淦先生。隨着國泰的蓬勃發展,林頂立後又陸續出任國泰人壽、塑膠、信託董事等職。但是到民國64年時,當時擔任國泰人壽常務董事的蔡萬才,因佈局主導董監會改選,自任董事長,因此與林頂立決裂,林頂立也從此淡出了國泰,民國69年11 月 19 日林頂立因心肌梗塞過世。
台州非常梦幻迷人的神仙居,李白赞不绝口,因桥多而成为网红
國泰集團最早是由蔡氏四兄弟─蔡萬春(1916~1991)、蔡萬霖(1924~2004)、蔡萬才(1929~2014)、蔡萬德(原名:蔡萬得,1932~2018)一手建立起來的企業集團。最初兄弟分工合作,事業也發展的相當順利。但是到民國68年時,國泰集團的大家長──蔡萬春中風,導致半身不遂而不得不退休,此時集團內部也因爲第二代已長大成年,各家對於集團內部經營方向與財產爭奪也逐漸白熱化。開第一砲的是蔡萬春的兒子蔡辰男、蔡辰洲與三叔(蔡萬春三弟)蔡萬霖的經營意見不合,蔡家從此分成五大集團。民國74年爆發的「十信案(臺北第十信用合作社超貸案)」更加速了蔡家的分裂。
此後國泰信託由蔡辰男負責。霖園企業由三弟蔡萬霖主持,之後再發展爲霖園集團。國塑企業由次子蔡辰洲負責。興來集團由三子蔡辰洋負責。而國泰最早的成立的國泰產物保險則交由四弟蔡萬才掌舵,他之後不斷擴充成爲富邦集團。國泰產物保險公司也在民國80年被更名爲富邦產物保險公司,目前是臺灣最大的產險公司。現在的富邦集團已發展成爲以金融、保險、證券、建設、營造、投資、信託爲主要經營內容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富邦金融控股公司。
附註:
(1)要談「黑龍會」就必須先談談樽井藤吉(1850~1922)這個人。樽井藤吉是民權派東洋社會黨的創始人,他於1893年出版了一本《大東合邦論》的書,他在這本書中提出:「團結全亞州民族,結成同盟軍,共同防禦白種人帝國主義的侵略,挽回東亞危機,亞洲民族應以日本爲盟主,建立大東亞同盟……」的主張。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強調中日同盟的重要性。但隨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的戰敗,日本民權運動因此退潮,取而代之的是國權主義的興起,於是繼承樽井藤吉思想的內田良平(1874~1937)於1901年2月在東京成立了「黑龍會」,提倡「大亞細亞主義」,後又與玄洋社的首領頭山滿結爲一體,成爲日本軍國主義組織的右翼核心。另外會取名爲:「黑龍會」就是在於謀取黑龍江流域爲日本領土。爲了達到侵吞中國領土的目的,因此他們階段性的支持孫文所領導的革命黨,共同圖謀推翻清朝政府。在黑龍會的斡旋幫助下,各派中國革命組織於1905年7月30日在東京黑龍會總部共同成立了「中國同盟會」。
傅少轻点爱 赫赫春风
(2)根據中共《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有關【獨腳將軍─陳策】的記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陳策兼任虎門要塞司令,負責廣東沿海防衛,主力防守虎門。1938年5月,三次擊退日海軍攻擊,擊斃日軍數百人,並擊沉敵驅逐艦1艘、擊傷1艘,因而榮獲二等寶鼎勳章、三等雲麾勳章、海陸空軍甲種一等獎章、甲種一等干城獎章。他在這次戰役中被日軍砲火擊中,左腿留下了砲彈碎片,不得不辭去要塞司令,改任軍事參議院參議,赴港就醫。起初陳策並不在意傷情,到1939年因細菌感染,被迫在香港養和醫院截去了左腳。」
(http://www.shac.net.cn/mgcq/mgmr/201412/t20141209_2482.html)
(3)根據1947年出版的《閩臺漢奸罪行實錄》一書介紹,林滾是臺北人,生於1895年,「自幼在臺灣遊蕩不羈,不容於臺灣總督府」。1915年,林滾只好跑到廈門來。因爲他是當小偷出身,因此當年廈門人蔑稱他爲「賊仔滾」。但當時混跡於當地的一羣福州人─林鹿皋、王慶藩、陳銀藩等,爲了掩護犯罪因此便指示林滾在鷺江道寮仔後經營福星旅館,表面上是正當的事業,底裡卻是開賭場、賣鴉片、販賣槍枝等,之後這些人又介紹他和當地的警界人物相識,從此禮尚往來,林滾便由一個地痞流氓躍而成爲當地有名的臺灣紳士,也成爲當地臺籍黑道集團「十八大哥」的第一把交椅,稱「寮仔後林仔滾」。福星旅館所在的鷺江道寮仔後一帶也因此成爲日籍浪人的聚集地,也是當年妓院、鴉片煙館集中之地。抗戰勝利後,福星旅館被改爲市僑務局所在地(局長江亞醒),中共建政後,延續爲市僑務局一段時間。如今新領薈廣場是及餐飲、休閒、酒店爲一體的綜合商業場所。
參見─李安娜:《鷺江傳奇:民初歷史小說》(獨立作家),p16~17。
(4)即小說《西遊記》裡的唐僧或唐三藏,爲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俗姓陳,名褘,600~664。
中菲仁愛礁爭議美方挺菲 陸外交部:用心十分險惡